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回到明朝当太后 > 104、开门三事(下)

104、开门三事(下)(第1/2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,就是赦免建文帝的遗臣。这是历史上英宗没有提到的。</p>

    建文四年,燕师渡江攻破京师,黄子澄、方孝孺、齐泰、铁铉等建文帝死党先后被擒杀,株连宗族;历史上唯一一位六元黄观,见大势己去,投江自尽,妻女投江而死,抹去功名,九族受诛,亲朋监禁。</p>

    这些事情,大家多少知道,此刻都低了头,不说话。</p>

    靖难之役是明朝无法抹去的一笔,也是所有士人心目中难以忘怀的一件事。虽然嘴上说着太宗英明、奉天靖难,但并不意味着真的认同这种做法,尤其对旧臣的处理,不能不说确实凌厉了。</p>

    每个皇帝都不希望臣下造反,而是希望臣子能誓死效忠自己。所以太宗一死,亲身参加过靖难的儿子仁宗就赦免了部分建文旧臣家眷,但仅仅是特别有名的;靖难的彻底平反,要等到万历年间;但他们的后人能够脱离苦海,还要等到雍正时期。</p>

    只是王文还是不放心:“这要是都放出来,万一他们聚众作乱,如何是好?”</p>

    汪舜华摇头,那些遗老遗少当了这么多年贱民,家学渊源什么的也没了,兴不起风浪了;但是这话不能说,于是说:“朝廷如果连这几个遗老遗少都收服不了,又谈何强国富民、报仇雪耻?更何况,天下人都是皇帝子民,都应该给他们一条出路。虽然建文帝的皇位是窃取来的,但是身为人臣,为主尽忠,却没有错。国家有难,朝臣挺身而出,却让他们的后人永远沉沦;反倒是坐观成败、阵前倒戈的平安无事,甚至富贵荣华——忠臣孝子,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。否则,谁还敢为朝廷尽忠?听说建文遗臣有很多女眷沦落风尘,为庸夫欺凌。儿女犯了错,父母可以打骂责罚,甚至可以大义灭亲,但不应该这样凌辱他们。朝廷要以仁义治国,而贱民的存在,却与仁义的初衷背道而驰;朝廷要教化万民,当以礼义廉耻为先,这等有伤风化之事,理当革除。”</p>

    她语气恳切:“对自己喜欢的人施恩,不叫仁慈,叫偏私;只有对所有人都施恩,哪怕曾经反对过自己的,也能公正处理,才叫仁慈。”</p>

    贱籍这玩意还是看清穿的时候才知道居然是雍正废除的——腰斩也是他废除的,加上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,对他的好感上升一百倍,心说文人就是贱骨头,雍正让你们纳税,就骂人家杀父弑母抢皇位,杀兄弟杀儿子杀功臣,连儿子都不是自己的——乾隆砍你们脑袋,就成风流天子了。呸。雍正比他儿子强一百倍好吗?尤其是审美。</p>

    并不是汪舜华圣母,只是连被骂做鞑子暴君的雍正都能做到,她又怎能无动于衷?</p>

    况且她违背祖制临朝称制,正要施恩于天下,才能安抚内外人心;趁她现在名声尚可,赶紧树立好自己的人望;当朝野上下都传颂她的贤德时,再想泼污水就不那么容易了。</p>

    众人能听出汪太后语气中蕴含的定力,于是纷纷下跪:“太后仁慈。”</p>

    只是于谦问道:“不知太后准备赦免哪一类的贱民?”</p>

    开头说的是建文帝旧臣的家属,怎么说着说着说到了贱民。</p>

    汪舜华说:“当然是所有的贱民。”</p>

    户部尚书张凤怕她闺阁妇女,不通俗务,赶紧出班解释:贱籍,就是不属士农工商的贱民,主要分为奴婢、佃仆、娼妓、雇工四类,又不完全相同;刚才太后所指因政治问题被罚为贱籍的,大致有江苏丐户、浙江堕民、陕西乐户、广东疍户、九姓渔户等。</p>

    汪舜华听他介绍了,叹息一声:“这些人,都不容易吧。”</p>

    张凤到底有些怜悯:“他们世代相传,久习贱业。其中不少是忠义之士的后代,沉沦至此,无由自新,着实可悯。”</p>

    于谦提出这个问题,不全是因为同情心,也确实有担心:毕竟废除贱民,关乎事大,至少也是几百万人,闹不好是要出乱子的。</p>

    汪舜华说不知道是假的,也知道王莽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的问题,但是现在,她确实需要树立人望,就算不能马上达成,也要把事情提出来,给民间希望。</p>

    希望,那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。</p>

    只要还有希望,大多数人就不会铤而走险。</p>

    她问:“大概总有多少人?”</p>

    张凤奏道:“臣只能估算,大概接近千万。第三类人不多,其他三类要多一些。不过佃仆和雇工都是自己有产业的,帮佣而已,只要给予平民待遇,问题应该不大;第一类人是世代为奴的,而且每年都有新增卖身的,总应该在数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