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带着农场混大唐 > 第五十四章 弹劾李愔!

第五十四章 弹劾李愔!(第1/2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href="39226737.html" target="_top" 上一章 ←  → 

    
    唐朝的朝会分为三种,一个叫常参,是每天都有的,五品以上的在京官员参加。第二种是朝参,每月初一、十五分别一次,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要参加。

    而最后一种,是大朝会,只有元日和冬至两天才有,排场非常大,非常隆重,服装、礼仪都有特别规定。不但大唐的官员要参加,皇亲国戚也要参加,连国外也要派来贺使,各地官员,要献上‘祥瑞’,李承乾也要给李世民献上寿礼。

    算起来的话,虽然比不上后世的两会,但也差不差太多。

    今天正是冬至,是每年只有两次的大朝会!

    从早晨开始,一番礼仪下来,已经快到正午。

    天气已经有些冷,但李世民仍然忙的一头是汗,回去换了身衣裳后,这才回到殿中。

    之前那些,什么献礼、献祥瑞,这些都是虚的,李世民这种帝王,又怎么会去相信所谓的祥瑞之类的东西!

    正式的朝会开始,先是大唐的各个属国使节上表,接着,西突厥、吐番等国递交国书。

    外国的完事,换成国内的,六部轮番汇报工作,其中以户部为主,户部本就是六部中地位最高的一个,加上秋收刚过,户部可汇报的东西最多!

    一番汇报下来,又是一个时辰!

    “有事起奏,无事退朝!”

    “陛下,臣有本要揍!今年河北道欠收一成五,臣希望陛下减免一些河北道的税。”这里所说的河北,并不是现代的河北省,指的是黄河以北的一片区域。贞观时期,大唐一共划分了十一个‘道’,河北道是其中之一。

    李世民皱眉问道:“今年河北道并没有遇到什么大灾,怎会欠收如此之多?”

    “陛下,河北道虽然未遭逢大灾,却是小灾不断……”

    听了一番长篇大论,李世民有些头疼,确实,去年河北道发上来的折子中,提到过不少次灾情,但这种灾情,每年各地都会汇报上来不少,却没想到,损失竟如此之大。黄河两岸,可是大唐的粮仓。

    “玄龄,你觉得呢?”李世民对房玄龄问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觉得,可以适当减轻一些河北道的徭役,但税赋不能少。”房玄龄在这种原则性问题上,几乎不用想就能给出答案,减免税赋,这个先例不能开,除非是大灾之年!

    特别是现在这个节骨眼,关中蝗灾才过去两年,为了让关中休养生息,直接免掉了关中一年的赋税,外加三年减半。

    老百姓只要饿不死,忍忍也就过去了,但朝廷不能没粮,否则,一旦明年再有大灾,拿什么去填窟窿?窟窿填不上,老百姓就会纷纷饿死,饿急了就会造反,弄不好就会天下大乱!

    所以,这种事房玄龄不用去想,就能给出答案。

    其实,李世民心中也早有答案,但这种话,不能从李世民口中说出,不然会让人觉得皇帝刻薄寡恩,只能由房玄龄口中往出说。臣子嘛,不就是为皇帝分忧解难的吗?

    魏征也站出来道:“臣附议!”

    两人意见相同,这调子就算定了下来,李世民点点头:“就按房相说的办吧,朝会结束,房爱卿酌情拟一道旨意!”

    这个河北道的刚退下,一人又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刘一鸣先弹劾梁王多有不法之事,惹上天震怒,降下雷罚,臣恳请陛下将梁王削爵为民,以免遗祸我大唐百姓!”

    这个弹劾李愔的七品官刘一鸣,是御史台三院中殿院御史,负责监察朝廷礼仪制度方面的一个御史。

    刘一鸣继续道:“臣再弹劾梁王无视宫廷礼仪,无故缺席朝会!臣三弹劾梁王……”

    好家伙,这个刘一鸣,一口气说了十几条,有大有小,大的简直将李愔说的十恶不赦,小的也不轻松,足够让李愔吃上不小苦头。

    群臣都眼观鼻,鼻观心!在这种大朝会上,弹劾一个皇子,这还是大唐开国后的第一次,要说这里面没事情,谁信啊!

    能当官的,哪个不是心思剔透,生怕这样的麻烦沾到自己身上。

    “你们觉得呢?”李世民不动声色的问。

    “陛下,坊间虽多有传言,但传言多不可信。老臣觉得,陛下对梁王稍加惩戒即可。”长孙无忌也是皇亲国戚,这个时候站出来比较合适,他也必须要站出来撇清关系才行,谁让他有‘前科’呢!

    “陛下,莫听这家伙胡说八道,我觉得梁王殿下人不错!”程咬金算是支持了李愔一下,但这话说的跟没说基本没区别,你得摆事实啊!‘你觉得梁王殿下人不错’这算是什么?

    又一六品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