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穿越体验卡 > 第5章 朱中安

第5章 朱中安(第1/2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不叫院长叫山长,自在中透着幽默,洒脱中又显高雅。山长这个称呼听起来野趣十足,似乎离文明很远很远。山长管住的是那满山的春花秋叶、夏风冬月,那另一个独立的世界。山长,正恰与天门书院所在的环境相对应,朱中安很喜欢这个称呼。它包含着对礼仪世界等级差别的不在意,显现着脱俗和悠闲。尽管多数山长是要官府中意,身望卓着,学问等身,道德楷模诸方面都应该是非常有头有脸的高尚人物,朱中安这个山长却是用钱买来的。

    听说“那个小子”在天门山寺的演讲很是激昂,高高在上,颇有俯瞰人间,悲天悯人,与俗难谐的味道。连无净大师也被打动,开始劝说我了。宝贝女儿更是对他赞不绝口,爱慕之情溢于言表。不过,他的一切动向,都在朱中安的掌握之中。朱中安只是希望他能知难而退,不必大动干戈。我宁可被人指责过于仁慈,也不愿被世人颂扬,而其实是个恶徒。对于财富朱中安其实看得很淡,巨大的财富集中起来就象蛇一样卷绕成堆的粪便,发出的是令人作呕的臭气;只有铺撒开后,遍及四野才会成为肥料,造福民间。那份“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”的财富,是冥冥之中的上天托付给朱中安,还有朱中安的弟兄们的。朱中安相信这种机缘,它是一种补偿,也是一种平衡。同样,这个天门书院到朱中安手里,也是一种机缘。天门书院可是大庸的瑰宝啊。元朝以前,大庸属慈利县管辖,大庸境内尚没有书院。凡学童读书,士子入学,都要去百里之外的慈利,甚至到更远的澧州。

    莫说一般人家送不起学,即是读得起书的,也因路途遥远,来去不便,而了却此番念头。宋末元初,天下战乱纷起。地处偏远的湘西一带还算安宁,这时,从四川迁来一个姓王的老先生。王老先生来后,一则因生活所迫,二则见大庸境内尚无馆学,便在天门山下的一座破庙里,办起了大庸第一所学堂。消息传开,远远近近不少学童都赶去听课。这王老先生博学多才,讲起课来引经据典,娓娓动听,而且人也很正直。其中有个学生叫田希吕,为人正直,聪慧好学且志向不凡。听了几堂课,便有心留住这王先生。他的父亲田员外非常疼爱儿子,而且家资殷富,乐善好施,因此为了儿子的前途,他主动捐资,为王先生修建了一所颇具规模的学馆。田希吕一直在学馆里读书,由于他勤奋学习,刻苦钻研,加之天资聪颖,不几年,便很有成就,文章诗词都达到很高的境界。

    这在当时文化教育十分落后,人才十分缺乏的大庸,已是十分了不得的事了,于是田希吕的名字便遐迩传扬。田希吕学有所成,元朝官府认为田希吕是个难得的人才,便几次招他做官。田希吕执意不肯,却乐意留在学馆里,继承王老先生的事业。不久王老先生年老辞世,田希吕当了学馆的主人。田希吕热心办学的事迹,传到湖广提学官的耳里,湖广提学官很受感动,亲自到大庸实地察看,而后将情况上奏朝廷。元朝皇帝元成宗虽然是蒙古人,可接到湖广提学官的奏折,颇为欣喜,在边远荒芜的湘西大庸,居然有人自费办起一座学堂,实在是难得。

    一时兴起,元成宗便亲自为田希吕的学堂提写了校名,叫“天门书院”。就这样,“天门书院”正式挂牌招生。田希吕是第一任书院山长。之后,天门书院越办越兴旺,历元、明、清三朝共六百四十余年。大庸的进士、举人、秀才、贡生、禀生多是天门书院的学子。乾隆时,天门书院改为崇粱书院,民国了又变为县中。朱中安现在把天门书院重新办起来,给它新生,也给他们弟兄一个新的世界。创建书院的建议,主要来自邓兆麟。

    他提出避开闹市,在名山之上创办一座自己的书院。书院办在山上,包含着对现今社会的独立精神和超逸情怀;但最好是名山,使书院与风水相接,与历史相承,在安逸之中追求着对各民族文化的揉合,在高不胜寒处保持着对社会冷静的观察。邓兆麟研究过明清的教育制度,特别是两湖的教育。地方教育主要是府州县学,重点习礼、射、书、数四门兼读“御制大诰”。政府控制严又缺少经费,私塾就发展了。但私塾毕竟太琐小、太分散,汇聚不了多少海内名师,招集不了多少天下英材,而离开教学的高质量和学教的足够人数,教育就会大大缩水,就像宗教失去了膜拜,比赛失去了气氛,制造不出大批高级的人材。书院就是“民办官助”下更大规模经营的私塾的扩张,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唐代。千年来,两湖的文化时盛时衰,得以维系的和发扬光大的就是书院。特别是四百多年前,在岳麓书院进行的一次极为着名的“朱、张会讲”,大大提升了两湖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的同时,也使书院得以发扬光大。同为“东南三贤”的朱熹和张栻的会讲是极具魅力的,当时一个是理学大师,一个是性学大家,都已代表那时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最高成就,连续论争三天三夜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,但两人都觉得对方启发了自己。这就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的典范,激起了两湖讲学和教育的**,以岳麓书院为首,两湖书院进入了繁荣时期。这些书院集中了大量海内最高水平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学术思想活跃,致使两湖地区风气大变,人才辈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