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后世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,从满篇的历史记载中看出‘吃人’两字。闻起航的境界没有鲁迅先生那样高深。
但重在有自己的优势,能亲身参与到历史的走廊中,体会古人的所思所想。
从一直以来的接触中,闻起航完全可以断定古人并不比我们后世之人蠢笨。
谭凤仪这样聪慧而妖孽的存在对很多事物完全可以见微知著,但她却对政治完全的不了解。
可见有时候天赋很重要,没有人会精通世上所有的事情。
其实说一个人聪慧与否完全可以说是这个人眼界的长短与否。
如同下棋一样,能看后三步的没有看后十步的聪明。
闻起航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,他知道历史的走向,知道任何事物正确的发展道路,眼界甚至比现在的古人拓展一千年。
当看到清澈的黄河水,而联想到千年后浑浊的黄河水。
闻起航真正的福至心灵。
透过厚重的历史卷册,如同鲁迅先生一样的感悟,顿起心中。
佛家有云曰:顿悟。
这二字深刻解释了知识与阅历到了一定阶段后,思想突破瓶颈束缚的重大进步。
闻起航顿悟之后,如同鲁迅先生在《狂人日记》中写下了‘吃人’两字一样。
权谋二字,如同火红的烙印一样在闻起航的大脑中旋转飞舞。
贯穿五千年的历史卷册,给闻起航的感悟就是‘权谋’二字。
权利与阴谋在交织。
利益与名望在融汇。
真实与谎言在斗争。
鲜血与命运在演绎。
陈桥兵变,闻起航需要首倡之功是为了解决梅怡琦遴选秀女的事情。
但事物的发展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存在。
黄河之所以从清澈到浑浊变成地上河,是因为上游黄土高原植被的大量破坏,黄土冲刷所致。
现在闻起航取得了陈桥兵变的首倡之功,同时也就意味着从一件麻烦事转换到更大的麻烦事之中。
历史上记载陈桥兵变,兵不血刃的就完成了皇权的交替,对此闻起航是一个字都不会相信。
刚刚看过赵老二在陈桥兵变现场奥斯卡影帝级别的表演。
真正的历史绝对不是史册中记载的那样,权谋中的谋字也是谎言的代名词。
现在赵老二之所以对自己不闻不问,这完全就是在等自己的投名状。
一个彻底倒向赵氏皇权的投名状。
赵老二需要的投名状有很多种,但共同点就是每一种都很要命。
攻打京师开封是其中一种,当然根据史册中的记载这种可能性极小,极小的概率并不代表不会发生,墨菲定律的原则就是越倒霉的事情越可能发生。
连陈桥兵变本属于赵匡义的首倡之功都被自己抢到了,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。
如果赵老二打算让自己带着学子们去展现一下火药弹的威力,凭如今土制的火药弹对于开封几丈高的城墙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。
手掷手榴弹的距离完全无法比拟站在城墙上用弓弩射箭的距离。
到时候下场就会很凄惨,学子们就别想有一个活下来。
这个投名状对闻起航的伤害并不大,只是苦了学子们。
另一种投名状,就是承担陈桥兵变的主要责任,接受被栽赃陷害的命运。
根据史书上的记载赵老二把陈桥兵变的责任全部推给了部将,自己是被逼上位的。
现在自己有首倡之功,这个责任就可以顺利的推给自己,在皇权大于一切的年代,这个投名状的结局就会很凄惨,很可能会被推出来当替罪羊活剐以谢天下。
最幸福的一种投名状,就是去砍别人的脑袋,查抄别人的家业。
显然砍脑袋得罪人的这种差事,会落到自己的头上。但查抄家业的事情,肯定没自己的份子,赵老二有结拜十兄弟,怎么可能会轮到自己。
所谓的善待前朝官员,这里面绝对不包含政敌。
闻起航思来想去,发现想避免这种投名状的出现,除了跳黄河就没有别的办法了。
自己不想学子们去攻打开封城受到伤害。
也不想去做陈桥兵变第一冤大头。
更不想去砍和自己无冤无仇之人的脑袋。
结果最后只能伤害自己,被逼自残。
跳黄河的最后一瞬间,闻起航心下想道:就算你是皇帝,也不能随便要人命呐。
没有实力自保,就只能自残,这给了闻起航极大的心里刺激。
皇权社会,赤裸裸的实力拼搏。
上至帝王,下至盗匪,想杀谁就杀谁,这古代社会完全就是强人的狩猎场。
老百姓们这些弱势群体难道就活该要倒霉。
被谭凤仪救上岸几近昏迷的闻起航嘴里还在不停的呢喃:“这样不行呐!这是不对的,凭什么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