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重工业部的苏援引进和工业化计划,最多的就是钢铁、电力项目。唐华手里拿的是1951年洽谈的引进继续,里面就有1个水电项目、2个火电、3个钢铁厂和9个煤矿。这还只是苏援引进项目的一小部分,52、53、54年中国继续和苏联谈判,拿援助或优惠贷款继续引进项目,最终引进的煤矿项目有25个,电力也是25个,钢铁厂7家。煤矿这种看起来在土里刨东西的基础工矿业,现在中国还没法搞定——现代化煤矿的机械设备动力设备都还不能自产。而且唐华一点也不觉得这么多煤钢项目过剩,看完一遍计划,唐华在抬头写意见,又在山西添了一家大同鹅毛口煤矿/洗煤厂、太原炼焦厂。这些其实是历史上的156项之一,但启动得很晚——原来的方案是东北的煤钢全都搞定之后才开始在华北和西北搞。
去年唐华已经把一台电渣炉运到了太原,阎锡山留下的太钢已经恢复生产。普通钢-特种钢-太原兵工厂,大半条产业链出来了,接下来太钢的产量会节节攀升,那时候洗煤和炼焦可不能成短板。
沈阳第一、第二机床厂的计划也提前了,反正吉林铁合金厂已经被提前到了第一批,那沈机也提前点,这个十分有必要,唐华可不想在中国可以生产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时候,国内还无法自行制造机床。
历史上,沈阳机床厂的投产被认为是中国工业化第一阶段收官的标志——中国人终于可以生产制造机器的机器。
然后就是唐华现在搞新武器最关心的问题,光学仪器。引进计划在长春增添了一家光学仪器厂,这以后要发展成光电机综合的工厂+研究所。另外中国和东德双方自签协议,从东德引进设备,在太原搞一个光学及精密仪器厂,也算是两条腿走路。昆明那家民国留下的破烂厂正在清点整顿,未来应该也可以补进口部分设备,成为第三家光学厂。
这些项目没啥值得唐华召集开小会讨论的必要了,因为并不需要唐华做太大的改动。50年代的工业化最重要的是“走量”,其次才是攀一些高精尖的工业技术。管他用的是世界三十年代还是四十年代的技术,先搞个几十套,把国内的钢铁和电力总产量抬上去再说。哪怕是最普通的钢材——盖楼用的钢筋,中国的缺口也大得很。不说别的,唐华去年申请开建的电子工业局、北京计算机所、北京通信电子所的新办公楼,用钢量就很小,很多承力结构就不是钢筋混凝土浇筑,而是用超厚实的砖墙来代替的。
……
“这次打算引进的地面炮兵师数量不少,一共12个,炮兵师的种类方面我们还没有最后确定。徐参谋长,我的意见是先收集前线部队的使用反馈,第五次战役炮兵第32师已经参战了,而且同时还有全面换装缴获美械的炮兵第8师,这两个师在战役中发挥的作用如何、一线部队的干部战士对手中的炮兵装备如何评价,在我们选定炮兵师种类的时候应该是重要参考。”
1951年7月,中苏要谈判引进第二批苏式武器装备。由于朝鲜战场和全国各地部队的换装需求,这次的苏式装备引进量大大超过以往。这次要一口气引进36个步兵师的重武器和摩托化装备、12个地面炮兵师、12个高射炮兵师、2个坦克师加5个独立坦克团。
这些武器装备怎么挑选,可得忙一阵子了。
徐帅被定为6月底去苏联谈判的代表团团长(唐华现在也忙不开了,抽不出身去苏联),现在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敲定项目细节。
“炮8师和炮32师的对比,志司发过来了详细的报告,”徐帅说,“美式155毫米榴弹炮,一线部队反映很好,不但炮兵师、兵团,志司都很喜欢。苏式152毫米榴弹炮虽然威力射程接近美式榴弹炮,但机动不太方便,很容易陷进泥里,所以运动和布设阵地都比较慢。但现在来说,我们除了苏式152毫米榴弹炮也没有别的选择,总不能全靠缴获美国人的大炮作战。”
唐华:“榴弹炮师还是有必必要引进几个。火箭炮兵……算了,到现在还没赶上参战呢。”
第五次战役发起时,从苏联引进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火箭炮师其实已经换装完毕,并在5月4日开到了平壤。但出现了一个低级乌龙——火箭炮师是开上去了,火箭弹的采购延迟了。没有炮弹,七八十辆BM-13“喀秋莎”只好趴在平壤等火箭弹,这一等就是10天。在等火箭弹的这段时间,志愿军的炮兵司令员每天发一封电报,电报里不说别的,就是骂志愿军总后勤部。
徐帅:“火箭炮师不用怀疑,从第一次战役到现在,咱们的108毫米火箭炮在战斗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132毫米的喀秋莎火箭炮只会更厉害。引进的12个炮兵师装备里面一定要有两个火箭炮师。”
唐华:“其实我希望除了BM-13喀秋莎之外,我们再引进一些这种火箭炮。”
徐帅拿起唐华推过来的资料,“BM-31火箭炮?……口径300毫米?!”
唐华点点头,“也是苏联二战末期研制生产的火箭炮,但没怎么赶上二战的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