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北宋拥兵八百万 > 第二十二章 夫复何求

第二十二章 夫复何求(第1/2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

    第二十二章 夫复何求

    

    汴梁的宫城是在后周旧城基础上扩建的,不过当时后周皇帝柴荣高瞻远瞩,宫城虽然不大,远远看去倒也巍峨壮观。

    寇延正在宣德门耐心候着。

    没多久,但见一小黄门匆匆而来,瞧着寇延问道:“可是寇相公家的郎君?”

    寇延点点头回道: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那小黄门忙说:“今日不巧,官家身体欠安,让我带郎君去资善堂。”

    资善堂乃是大中祥符九年,赵祯七岁时,真宗下诏所建,为赵祯的就学之所。

    今日官家召见,为何会让他去那里?

    莫不是让他给赵祯做学伴?

    寇延这边正思绪万千,却不知不觉间跟着小黄门进了宫城。

    宫城的大殿不多。

    其中正殿叫做大庆殿,是举行大典的地方,而大庆殿之北的紫宸殿,是皇帝视朝的前殿。每月朔望的朝会、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。

    大庆殿西侧的垂拱殿,是皇帝平日听政的地方。紫宸、垂拱之间的文德殿,则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后稍作停留、休息的地方。

    若是同明清的皇宫比较,大宋皇宫内的殿宇并不很多,后宫的规制也不很大。

    不过即便是如此,宫殿照样巍峨,细节之处依旧精雕细琢。

    旁的不说,就说这资善堂吧。

    黄绿琉璃瓦剪边,雕花脊兽,四周围廊,殿前廊柱上木雕盘龙八条。

    远远观望,便让人肃然起敬。

    “郎君,前面就是资善堂了,您在这稍等片刻,某去通报一声。”那黄门内侍拱手施了一礼,然后往资善堂走去。

    “有劳中贵人了。”寇延道。

    赵祯,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。

    在他的治下,北宋的文化和经济逐渐走上巅峰,史称仁宗盛世。

    而此时,赵祯刚满十岁。

    原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,平日里却喜愠不行于色,十分老成持重。

    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李迪,有一次参加东宫宴会后,曾评价赵祯,“举动有礼,言不轻发,视伶官杂戏,未尝妄笑,左右瞻仰,无不恭肃。”

    赵祯完全是一个仁君的典范。

    “郎君,太子有请。”

    那黄门去而复返。

    寇延点点头,往资善堂走去。

    “你来了。”

    寇延刚进资善堂,突然听到清脆悦耳的童声在耳边乍起。

    寇延抬头一瞧,便看到一位老成持重的少年,束手立在他的面前。

    此人定是皇太子赵祯了!

    寇延忙拱手施礼道:“寇延拜见太子。”

    赵祯扶住寇延道:“不用多礼,老师要见你,且随我去拜见老师吧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寇延低头应承道。

    如今张士逊为右谏议大夫兼太子右庶子,崔遵度为直史馆兼左谕德,此二人饱学正直,淡泊名利,为赵祯的启蒙老师。

    不过今日在资善堂的,却是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李迪。

    寇延不是第一次见李迪了。

    上次在樊楼,寇延便见过他,并因《救荒活民书》很受李迪赞叹。

    这次再见,倒少了几分生疏。

    “寇公子,你一定疑惑,官家为何让你来资善堂吧?”一阵寒暄后,李迪问道。

    “的确有此困惑。”寇延答。

    “太子可知为何?”李迪突然问赵祯。

    赵祯道:“爹爹让公子陪侍讲席。”

    李迪点点头,然后说道:“我听闻寇公子已经拜了杨文公为师,那你单日听杨文公教导,双日能来便可。”

    李迪替寇延考虑的还是很周全的。

    其实官家安排寇延来陪太子学习,乃是很大的恩宠了,除了寇延,这天下士子再无他人能有此殊荣了。

    这其中深意,除了由于寇准的面子外,未尝不是想重点培养一下寇延,为大宋以及大宋未来的官家储备人才。

    反正不管怎样,大宋朝最的两个官二代就这样相识了。

    这接下来的日子里,他俩就是彼此的同窗了,而这同窗之谊在将来无论对寇延还是赵祯,都是会是笔宝贵的财富。

    接下来,寇延便在赵祯身后入座,从今日起正式陪侍讲席。

    李迪大体讲了下近期的学习计划。

    比如前几日真宗赐给赵祯的《元良述》、《六艺箴》、《承华要略》十卷、《授时要略》十二卷等,都是需寇延陪同赵祯共同学习的。

    这让寇延又是千恩万谢。

    这些书都是古人智慧的精华,旁人别说是有老师教了,就是读也没地方读的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时光荏苒。

    李迪毕竟是饱学之士,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