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> 第四百五十四章 李治的一本万利

第四百五十四章 李治的一本万利(第1/2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老域名(.com)被墙,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(.org)

    百姓们有钱了,损害的是谁的利益?

    是那些放印子钱的商号。

    而在这朝堂上,几乎有很多大一部分的人,都是有着自己的商号。

    这样做,自然让他们无法再把钱放出去,收取高额利息。

    可相反的。

    百姓们有了钱,对谁又是最有利的?

    是那些个商贾。

    而朝堂上的百官们,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商铺,有些家产在外面。

    百姓有了钱,那肯定会花出去啊!

    这个钱的来源,是皇帝控制的青茶还有商税等等。

    相当于是收取了他们手中的商贾的一些钱财,然后给了百姓。

    本来,是损失了一些他们的利益。

    那现在,他们完全可以从百姓的手中给赚回来!

    朝堂上,为了这个以工代赈,也是争吵了起来。

    有大臣说。

    这是在重徭役,重赋税。

    百姓到时候肯定承担不起,而大汉和前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。

    百姓们活不下去。

    对于地方上的治理来说,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。

    所以大唐不能开这个先河。

    也有大臣认为。

    以工代赈是一个利国利民之策。

    李治静静地看着他们的争论。

    直到几位朝中的大臣,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站出来。

    才算是真正为这个政令做最后的决策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以为……。”

    长孙无忌开口对这个以工代赈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。

    优点在于。

    可以让天下百姓又有了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生计。

    还能让大唐顺利治理好两河流域的水患。

    的确是非常好。

    只不过,却也有着缺点。

    那就是以工代赈,如若找不到百姓,又该如何?

    这工钱一次又能给多少?

    少了。

    百姓自然不愿意。

    多了,朝廷定然是负担不起。

    所以说来说去。

    最后也不过是一个从长计议。

    长孙无忌没有说,自己是绝对支持。

    只是在这一会儿的时间。

    把以工代赈的利弊都想到了。

    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最终就看李治自己的抉择。

    他这个右仆射,算是已经仁至义尽了。

    当真是好一个和稀泥的长孙无忌。

    而第二个人。

    却是马周。

    此人乃是寒门出身,当初还给人养过马。

    所以对于以工代赈,他有着更为全面并且比较细致的想法。

    大唐百姓千千万,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从事耕种,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经商。

    剩下有着不少百姓,都是无所事事。

    又或者是,成为了那些个富家的佣人,打一些短工,又或者成为长工。

    还有一部分,那都是直接签订了卖身契,成了富家的佣人,一身都靠着富家生存。

    一旦富家出现了意外,他们将会变成无主之奴。

    到时候。

    有办法的人。

    或许还能继续生存下去。

    而没有办法的人。

    只会沦落成为一个乞丐,一个苦力,一个烧杀抢掠的恶人。

    马周的一席话。

    让在这朝堂上的官员们,也都静下心来。

    他们知道。

    这件事情,是仙师之意。

    那坐在上面的陛下,是很有可能会施行。

    拦,可能是拦不住了。

    那能怎么办?

    只有同意,并且想办法在这件事情中,获得一点儿利益呗。

    马尚书都已经说的如此打动人心了。

    他们不可能一点儿感触都没有。

    李治点点头。

    他一直都是锦衣玉食,也无法体会到,没了钱之后,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。

    但是不妨他可以想象。

    想到马周说的那些,想到没了钱,也没有耕地,就算是有耕地,却也不会耕种。

    就算是耕种,那也要等到农物成熟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,他可能就因为没了吃的而饿死。

    李治有对仙境之中的李世民询问过一些政令的疑惑。

    其中就有以工代赈。

    而李世民则是详细描述了大唐在有了以工代赈这个国策之后。

    如今变得多么的繁荣与昌盛。

    工人的身份再一次被提升了一个台阶。

    以前是士农工商。

    但是商人不过是被大环境所鄙视。

    然而商人却也是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