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朕不吃这一套 > 第16章 老狐狸

第16章 老狐狸(第1/2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刘健曾经推演过朱厚照的反应。

    一是小皇帝刚刚继位,年轻气盛,急于建功立业,首先拿外戚开到,树立权威。

    二是袒护舅舅,撒手不管。

    不管是哪一种选择,小皇帝都将处于被动之中,招人议论。

    没想到,现在小皇帝竟然来了这一手。

    你说他管吧,他说自己回避,叫咱们找太后去。

    李东阳前车之鉴,谁敢去找太后?

    你说他不管吧,又叫三法司秉公处理。

    处理个鸟啊?要是能处理,还用等到今天?

    小小年纪,这都跟谁学的,竟然如此奸猾?

    麻烦的是,弹劾之事必定传到太后那里。

    太后会如何反应?

    失策,又一次失策。

    看来,只好用最后一招。

    刘健看看李东阳,使了个眼色,示意他出头。

    李东阳眼睛一耷拉,好像没事儿人似的,不搭理刘健。

    这帮人啊,一个个背后群情激昂,跃跃欲试。到了紧要时候,就龟缩不前。

    指望不上了,还得我自己出场。

    “皇上,老臣有奏。”

    “哦,刘阁老,请讲。”

    “我大明官宦的俸禄,乃是洪武二十年太祖所定。如今已过百年,始终未曾增加。”

    “百年过去,米价、菜价、房屋、车马等一应用物,均已涨价,但是俸禄始终不涨。长此以往,官不聊生。不少官宦生计艰难,甚至不如商人、农夫……。”

    刘健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,中心思想就是官员工资太低。

    你给我们涨工资,否则就活不下去。

    官员活不下去,就没人给你干活。现在你当皇上了,你看怎么办吧。

    “臣附议。”

    这回李东阳反应很快,赶紧附议。

    “臣附议。”

    谢迁也出头了。

    “臣也附议。”

    事关切身利益,众人纷纷附议,没有一个反对声音。

    一百来年没涨俸禄,便是小皇帝也无法否认。

    刘健不愧是老狐狸,这一招,是他精心算计的杀手锏,是官员们的共同心声。

    成了,天下官员都会感谢他,他的位置坐得更稳。

    便是不成,我为官请命,也能提高威望。

    那是小皇帝刻薄,怪不得我。

    要骂,你们骂小皇帝去。

    刘健这一招,朱厚照确实没预料到。

    起码从表面上看,这个要求是合理的。

    大明开国之后,官员的俸禄先后定了三次。

    前两次确实比较低。

    第三次,也就是洪武二十年那次涨俸禄,起于一个偶然事件。

    当时殿试的时候,太祖见举子们外表衣冠光鲜,但有的举子里面的衣裳破烂不堪,显然是比较贫寒。

    举子们进士中第之后都要当官,官员们的衣着,也是朝廷的体面。

    连官员都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,别人也不会敬重他们,于是太祖就提高了俸禄。

    当时的标准是,正一品,月俸禄米87担,年俸禄1044担。正二品月俸禄61担,年俸禄732担。

    依次下来,正七品的知县、御史等月俸禄7.5担,年俸禄90担,折银40两。

    按照当时的购买力,每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200~400元。取中位数300,年俸禄40两银子,相当于年工资12000元。

    在明初的农业社会,消费水平地,物价不高,这个俸禄已经不低,确实够一家人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。

    后来说官员俸禄低,有两个原因。

    一是随着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,社会财富积累的增加,消费水平提高,40辆银子就不够一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。人口较多的,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。

    另外一个原因,是白银短缺,俸禄折色。但是白银成色不足,折成米、绢、绸的时候,折损比较多,导致实际收入下降。

    更有甚者,当初发行大明宝钞的时候,俸禄折钞。

    当时也没有国家银行,不懂得金融规律,没有保证金的概念。

    以为只要发行钞票,就是钱。

    结果就是通货膨胀,大明宝钞没人愿意使用,贬值严重。

    票面价值在实际流通中的购买力,只相当于千分之一。也就是说,面值一千文,只能当一文钱用。

    宋以前,文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职业,多数文人不能靠诗文书画养活自己。或者家里有钱,或者当官儿有俸禄,或者经商,这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。

    到了如今,随着经济的发展,财富的积累,文人已经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。靠着诗文书画,已经可以养活自己。作为自由职业者,甚至可以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。

    唐寅卖书画,能过得优哉游哉。

    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