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:魏晋名士的卑微与骄傲 > 王羲之 一个流传千年的误会

王羲之 一个流传千年的误会(第1/3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王羲之小时候又傻又愣,是那种扔进人堆里就销声匿迹的小孩。直到有一次周顗请客吃牛肉,周顗在一桌子聪明小孩子间独独看中了王羲之,第一刀下去割的最好的牛肉先布在了王羲之面前。大概他的好朋友王导事先给他打了招呼,叫他帮忙抬举一下这个傻侄子,又大概,周顗真的慧眼识珠,总之,王羲之是一饭成名。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同样又傻又愣的王述,也是在类似的场景里趁着别人死命拍王导马屁的时候,一盆冷水泼上去,反而泼出来王导的刮目相看。

    王羲之和王述,这两人几乎是同时代的人。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,王述是王承的儿子,一个琅琊王氏,一个太原王氏,本来就代代要攀比,到了他们这代,马拉松进入新站点。巧的是,他们的先代,对于这种攀比并不上心,到了王羲之这里,却十分在意,甚至让王羲之非常愤恨地对着他的儿子们说,“我和王述出身差不多,智商差不多,才能也差不多,到现在他们家比我们家发达得多,就是因为你们这几个小兔崽子没一个能比得上人家的儿子王坦之!”王家的几个儿子,凝之是书法家,献之是未来驸马,徽之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潇洒人物,结果在急怒攻心的老爹嘴里,都变做了烂狗屎。可见王羲之有多么咬牙切齿。

    事情要从王羲之代王述为会稽内史开始说起。王述母亲亡故,所以去官守孝,住在会稽边境。上面派去代替王述的是王羲之。王述以为他和王羲之都是当朝名士,自然惺惺相惜,一直等着王羲之的拜访。没想到王羲之只是礼节性地吊唁了一下王述的母亲,匆匆来了,又匆匆去了,之后就再无音讯。可王述总认为他一定还会来的,每次一听见门外有吹角的声音,知道有客人来,就命人打扫了卫生,摆好酒菜等着接待王羲之。

    这么过去好几年,王羲之竟然一次都没有来过。王述自觉被王羲之怠慢,不仅损失了酒菜还损失了面子,从此心里不爽,一定要把这个面子讨回来。

    没想到不久之后王述就因缘际会升了扬州刺史,王羲之的会稽郡就在扬州刺史的治下,这下王述成了王羲之的顶头上司。王述真要感谢老天帮忙,给了个出气的机会,于是在治所考察工作的时候到处都去了,独独绕过了王羲之所在的会稽郡。王羲之气得连忙给中央上书,说,我不要在他手底下干了,强烈要求把会稽郡划到越州的治所里去。中央当然不同意,更惨的是,这封公文一不小心被透露了出来,成了当时饭桌牌局上的笑柄。

    王述觉得解气,但还是忍不住跑去了会稽郡,想看看王羲之气成什么样儿了,也想给他顺顺毛——我就是报复你一下,回头还是好朋友。没想到王述包含了多重含义的拜访,太过认真,又让王羲之不爽了一回:王述考察工作,事无巨细都仔细问一遍。本来王述可能是好奇加八卦,你王羲之一个大名人做地方官,到底是咋干的?结果在王羲之眼里事情就变味了:大家当官都是吃大锅饭公款开沙龙的,你现在问得这么细,难不成是指望发现什么纰漏好让我再丢老脸吗?

    王羲之一怒之下撂了挑子:老子不干了!找了个很蹩脚的理由:身体不好。谁都知道这是个再假不过的理由,但是中央这回管不了他。这是人心惶惶的永和十一年。桓温从永和六年殷浩北伐失败之后把他的势力从荆州扩展到京都,一举控制了长江上下游。永和十年,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,一路上声势浩荡直打到洛阳。朝廷正为如何处理这日益坐大的权臣人心惶惶,谁也没想要真理会隔三岔五犯抽的王羲之。

    况且这回王羲之是吃了秤砣铁了心,谁劝也劝不回来。本来做官就烦,还要在王述这种装模作样的人手下装孙子,不如回家种田去!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,王羲之专门跑到父母坟上去,借着上坟指天发誓,说,“我本来就命不好,老爸死得早。妈妈和哥哥把我养大,虽然笨,但是因为国家聪明人少,所以在矮子里拔了将军。其实我对做官不感兴趣,我就喜欢老庄的书,老是觉得自己日子不多了,想要放浪形骸在山水间,但是为了我们家族又很矛盾,不敢退下来。而现在我决定了,我要退休。这个月一定找个良辰吉日大摆筵席金盆洗手,告慰各方神仙。从今以后,我要是说到做不到,又蠢蠢欲动地想做官就不是你们的儿子!天地之间,人人得而诛之!我向太阳发誓!”

    王羲之这一番恶狠狠的誓言顺利促成了他的退休。中央没有派人挽留,因为桓温不喜欢他,原因很简单,桓温是北伐的坚定支持者,而王羲之则是不遗余力的反对派。本来中央和桓温的关系就岌岌可危,没必要因为王羲之再起波澜。

    这是王羲之一根筋的具体表现,大概是小时候那点傻愣的遗留问题。他喜欢的东西永远喜欢,比如说鹅。传说中他爱鹅成痴,曾经在一次出游时,为了几只漂亮的鹅为养鹅的道士写了一遍《道德经》,得到鹅才心满意足地离开。他不喜欢的永远不喜欢:比如说王述,比如说北伐。

    王羲之是个和平主义者,对于反攻北方一直抱着消极态度。他的想法很有儒家的传统色彩:只要我们把内政搞好,和善亲民,大力发展生产力,江对面的人民一定会望风归附,不用打仗就得民心得天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