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安禄山新史 > 第六节 安家的班底

第六节 安家的班底(第1/2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
其他的几个店铺,不是在幽州北市,就是在胡市,唯独这个印刷馆,是坐落在幽州城东南,李世民为纪念阵亡将士而修建的悯忠寺(今北京法源寺前身)附近。因为它的特殊地位,一直香火鼎盛,印刷馆刚开始时业务萧条,主要是给诗里印佛经赚几个小钱。现在生意很好,早就不再印不准写印刷单位的经书了。

“见过主人!”

安禄山刚一走进同文印刷馆,就有几名垂发的童子上前来向他行礼,他们都是安禄山这几年收养的各地孤儿。只是因为大唐境内富裕,孤儿比较少,所以大部分都是胡人、突厥人、高丽人或者新罗人。

前厅是印刷馆用来陈列出售书籍杂志的地方,除了大量的诸子百家,个人书籍,佛道经卷,还有一些广告样品。现在里面仅有三两个文士打扮的青年在看书,几个安禄山从各地捡来的孤儿,在清理从民间收集来的孤本珍本手抄本。

让穷苦的士子,免费到自己书馆看书,同时提供免费的茶水,这是安禄山为了拉拢读书人,特意采取的措施。当然,名义上,同文馆是对所有儒生开放的,不过由于实际上有钱人家都不会和穷苦书生来抢书看,实际看书的都是一些想靠读书谋出路的穷苦书生。

这一项措施,也让安禄山的称呼,正式从安蛮子,变成了安大爷。其实大部分读书人都看出安禄山是在有意拉拢,但他这样的行为,绝对比一毛不拔的其他商人要好得多。所以对他的态度,也比其他商人要有礼的多。

安禄山一面笑着向那几个对他行礼的文士回礼,一面问童子道:

“窣干呢?他在那里?”

窣干这个名字可能不熟悉,但他后来被李隆基赐的另外一个名字,却绝对臭名远扬,地球人都知道。那就是史思明!安史之乱的另一个主角,安禄山的结义兄弟之一。印刷馆现在的负责人。

“大哥!你怎么来了!”也许是听到童子的声音,一个和安禄山年岁相仿的壮实青年从里间走了出来。正是安禄山刚才找的窣干。

悯忠寺附近地域还算开阔,安禄山在店铺后面建立了河北最大的藏书楼,还有按笔划排列的藏字库和流水作业的印刷车间。十几台最新的转轴式铅活字印刷机(铅对人体有害,现在已经基本不用),不停的印刷着很多在后世已经失传的珍贵书籍。

“恩!二弟,你先这儿的事情收拾一下,待我看完这几天的账目,你和我一起回府,今晚要商量点重要事情!”安禄山沉声道。

“哎!”窣干听了稍稍一惊,想不到安禄山嘴里竟然也会有说是重要事情的时候。但他了解安禄山的脾气,没有多问,只是应了一声,就叫人送来账册,给安禄山检查。自己也是忙着去交接事务。

安禄山本来也不知道他窣干的真实身份,后来慢慢的接触,发现他的情况,和印象中的史思明极像,这才确定他就是自己一直在找的史思明。从那时起,安禄山在更加重用史思明的同时,也开始尽量避免让他参与到一些机密事务中去。一直以来,他都是在帮着安禄山打理同文印刷馆,这次因为事情过于重大,不得不让这个结义兄弟中排名第二的人也一起参与商讨。

史思明外貌看起来像一个武夫,实际上也是个孔武有力的猛将,但在同文印刷馆待了这么长时间,已从目不识丁的武夫,成为了一个修养还是不错的半调子文人。至少,账目就做得非常清楚,完全采用了安禄山要求的复式记账。

安禄山知道此时的史思明别说没反意了,就是稍微有点不敬的念头都没有,对他并没有不信任的地方。大致的察看了一下账目,就带着史思明离开了同文印刷馆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白天那个庄园的大厅中,现在已经围坐满了人。

不过坐上二十来个人,除了三个老头和三个二十来岁的青年,其余的竟然都是只有十几岁的半大小子。

阵线也很分明,安禄山居中;窣干和大群的半大小子坐在有奶茶的一边;三个老头和两个青年,以及剩下的几个小伙子坐在有清茶的一边。本来还有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结义兄弟安孝节、安思顺、安文贞他们三人,此时都去内地贩卖皮毛了,不在幽州。

寒冷的冬日,清茶和奶茶都散发着股股的热气,但它们的主人都没有心情去品尝,刚才安禄山的一番话,让他们都有点忙于思考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。

“三位长老!诸位兄弟,你们对于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?”安禄山沉声道。

他已经花钱问过安插在刺史府的线人,他们事先没有得到任何相关的消息,就连现在,他们也不知道张嘉贞有要求安禄山离开幽州这件事情,自然也没听到张嘉贞准备对安禄山动手的消息。

“大哥!那张刺史推荐你上京当官是好事呀!他曾经当过中书令,虽然现在正在遭贬中,但有的是门路,大哥到了长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