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安禄山新史 > 第二节 长远的打算

第二节 长远的打算(第1/3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
刚开始听到大门艺的汇报时,安禄山的确非常紧张,认为和渤海的一战在所难免。要同时应对突厥、契丹,还有渤海,就算是强大的唐军,也不一定能够轻易战胜。但仔细想了以后,安禄山却放下了心来。其实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可能立刻发生,渤海现在的主力还在黑水边境,就算他们立刻调兵过来,也不可能对已经有了防备的唐军造成突然伤害。现在大门艺应该是阴谋败露,要么撤兵国内,缓缓以图大唐,要么快速进军黑水,趁机将他消灭。和唐的战事,短时间绝对不会爆发。

“安副都督!黑水、渤海同为我大唐属国,但渤海近期来一直不服王化,黑水却是新近归附,十分安顺,朝廷必然不会允许渤海无礼行事。我等应该整军备战,做好随时出兵讨伐的准备!”坐在安禄山对面的李服沉声道。

“不错!不错!应当做好准备!”

底下众官员也是纷纷出言赞同这样的做法。

听到这些官员全都没有主见的跟着别人说话,安禄山内心暗暗摇头。李服的意见虽然不错,但是那只是作为一个武将的看法。

当时的渤海国南接大唐、北邻黑水、东南与新罗对峙、和日本隔海相望。大武艺的扩张主义的政策,导致渤海地方政权与与唐朝中央政府的对抗,黑水与新罗均为唐朝的臣属,一旦与唐作对,渤海的安全形势十分吃紧。

此时在大陆上唯一可能与渤海结盟抗唐的是后突厥汗国。尽管在毗伽可汗的统治下,后突厥汗国一度恢复了往昔的强盛,但是面对开元以来国力鼎盛的唐朝,毕竟难以匹敌。渤海从突厥人那里所能得到的,除了口头支持外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。所以一般的唐将,考虑的时候,基本不会认为突厥会联合渤海和大唐对抗。

但是朝廷、真正的上位者,看问题肯定不会那么简单。除了了解自身和敌方的一些状况,还得注意第三方、第四方,甚至第五方的势力。

“诸位!我想问一个问题!一旦大唐进攻渤海,突厥人会不会放弃趁火打劫,在背后偷袭的机会?就算他们自己不出面,依附他们的可突于会不会有所行动?再说的远一点,海东边的那个国家,如果接受渤海的称臣,也会不会有所异动?劳师远征,对外用兵,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,在进攻渤海前,必须考虑如何解决后顾之忧。以安某估计,朝廷在短时间内,是不可能轻易出兵的!”安禄山断然的道。

“这个……”李服微微一愕。

他只是一个武将,对于政治上的事情考虑自然不多,现在听了安禄山的,直觉非常有道理,但还是有点疑问。

“突厥人和契丹人那样做是应该的,但是日本……日本只是一个小国,还和大唐不接壤,渤海怎么可能求助于他?就算他去求靠日本,那日本历来向我大唐朝贡,执礼甚严,又怎么会答应渤海的请求呢?”

“唉!势之所趋,名之所向,渤海日本,各有所图而已!”安禄山并没有直接解释。

渤海因为并不和突厥相邻,她实际上是孤立无援的。大武艺为了缓解外部的压力,很有可能会求靠与自己隔海相望的日本。黑水部弱小,突厥是唐的死敌,只有新罗和唐朝的关系密切,可能响应唐朝的号召进攻渤海。大武艺借重日本,虽然不能对大唐造成威胁,却可以很好的牵制新罗。

这并不是无理由的瞎猜,渤海的缔造者大祚荣原为臣属于高句丽的靺鞨人,在建立渤海国后他也常以高句丽的继承者自居。大武艺很想以恢复高句丽与日本在传统上的邦交为名,寻求日本的军事支持。实际上,结援日本的行动他一直就在进行,只是差派正式的使节前去联络而已。

而日本的圣武天皇,也非常愿意和渤海建立起如同过去日本和高句丽那样的邦交,当然,这一关系的前提是渤海必须奉日本为上国,向日本称臣纳贡。圣武天皇的这种意识是大唐的“华夷序列”思想日本化的体现。此时大宝律令在日本已经颁行了二十余年,日本对隋唐律令国家制度的效法,取得了很大的成就。日本的朝廷在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同时,也逐渐滋长了本国的“小中华”意识。也就是说,日本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大唐帝国在东亚的宗主地位,另一方面却将新罗、渤海等邻国视为“夷狄”。日本希望能确立起自己的“宗藩体系”,所以圣武天皇对大武艺这种想法非常支持,只要大武艺派出正式的使节,他就肯定会愿意和渤海结盟。

听了安禄山这样的话,李服虽然不明白,但也不好意思不耻下问,所以直接说道:

“那请问副都督,接下来我们幽州府该干什么?”

安禄山微微一笑,就知道他爱面子,不会细问。其实有些东西,他都是从后世知道的,真正要讲理由,三言两语还真讲不清。

“前些时日我途径归义,竟然遇到山贼抢劫,虽然已经将他们都擒获,但听说幽州境内,类似山贼还有不少。所谓攘外必先安内,如今突厥契丹狼视幽州,我们应该先肃清境内盗匪,整顿兵马,严防突厥契丹。必要时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