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 > 第 73 章 庄公二十二年(1)

第 73 章 庄公二十二年(1)(第1/2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【今天的内容从经开始,正月癸丑日,“葬我小君文姜”。是的,文姜去世了,但事实上她不是在鲁庄公二十二年去世的,而是在二十一年的七月戊戌日。诸侯五月而葬,君夫人与丈夫享受同等待遇,所以去世和葬礼隔了快半年。】

    【同年,鲁庄公入齐纳币,所谓纳币其实就是纳徵。我们都听说过传统的婚礼其实比较复杂,根据《仪礼·士昏礼》的记载分为六个步骤。首先是纳采,即选择想要迎娶的女性;第二步问名,嗯,其实步骤虽然叫问名但更主要是问姓。】

    【问了女子姓后要占卜吉凶,比如姬姓和姞姓就很吉利,因为周人的先祖后稷的妻子就是姞姓,结婚就能生而蕃。姬和姜应该也比较好,是周朝的主流组合,或者说是统治根基。】

    【所以这个吉凶吧,其实很难说是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……以商朝为例,如果看甲骨卜辞,会发现有时候卜到不吉利的东西,卜人就会再卜一遍,直到有吉利的结果为止。嗯……所以卜吉凶这个事情,可能还是主打一个实用主义。】

    【说到问名这个步骤,其实妾室入门前也会有类似的行为。不同于正妻和有地位的侧室,妾身份卑微,可能根本就没有姓——但是姓本来是血缘的象征,每个人都本应有姓,没有的话一般是族群被灭或者本身就是未开化的部族。】

    【总而言之,之前说对正经婚姻来说问名是卜吉凶和是否相配,但是对纳妾而言则是为了防止同姓。至于怎么卜出那个没姓的妾原本姓什么,我不知道,不要问我,反正有相关事件记载。所以由此可见,这会儿真的很忌讳娶同姓女。】

    小白听到这里瞥了一眼诡诸,对方仍旧对面前的一切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,却在听到这里的时候眉头皱得更紧了。

    谁教他便是那个犯忌讳的人呢?

    他心头哂笑,朗声道:“不知晋公可曾听过一九州轶事。?来[].看最新章节.完整章节”见诡诸的视线投向他,小白继续说道,“听闻那不知某国的君主执意娶败国之女,卜之祸国亦不甘休,并为将其子立为太子,先后逼死了自己的太子并驱逐了其余诸子。”

    诡诸的神色先是变得不大好看,但很快便平缓下来,甚至少了先前的极度警惕。此人意有所指,但他既敢做,便不畏惧人言。况且若知此事,又称他晋公,则必是与他同时之人,而非什么鬼神。

    倒是所出之言听不懂却又能听懂的女子,教他更感到不安。

    见诡诸的反应并不如自己所愿,小白又道:“可惜,他所爱的幼子却不久便死于他生前所倚重的臣子之手,后来君位更是落到了原本被他驱逐的……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小白便不说了,只是笑笑。

    他生前时,晋国君位已经落到了晋夷吾手中,然此子不过小人。以他观之,公子重耳迟早当为晋国之主。可惜,可惜,未能由他一手促成。彼时他已年岁渐长,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    【关于这个忌讳娶同姓女有两个非常典型的例子,我们这里举个比较有名的人,晋文公。晋文

    公重耳流亡的那些年里,曾经去过郑国。郑文公对他非常不礼遇,这都算说得好听的,其实是非常看不上他,毕竟各国流亡公子多了去了。】

    【郑文公的弟弟就劝他要礼遇重耳一点,说重耳是得天命的人。得天命的一个体现就是,重耳是姬出,也就是说他母亲也是姬姓,他却活到了今天。换句话讲就是说,同姓大部分连孩子都生不出,生了可能也夭折。】

    【说起来同姓不婚这个原则还怪优生优育的咧。】

    晋文公?

    小白的眼神愈深,他果然未看错人。可惜晋侯诡诸似乎已经脱离了甫一来时的状态,变得不动声色起来,令他失了继续观察的兴致。

    【好了继续说昏礼。第三步问吉,上一步问了名,在宗庙卜出吉祥的结果,这时候就可以派人把这个好结果告知女方了。第四步就是纳徵,用我们今天话说就是下聘了。虽然币本义是帛,但玉、马、皮、圭、璧、帛都可以叫币,知道是聘礼就行了。】

    【纳徵下聘之后就算订婚。第五步请期,就是告知各路亲朋好友婚期;最后一步亲迎,之前就说过,哪怕是诸侯之尊,理论上也是要去亲自迎娶妻子的。只有天子可以例外。】

    【但是问题这就来了。纳币这件事情,在《左传》的记载中不止一次,但是都是诸侯遣大夫前往夫人的娘家纳币,并且特意强调了“礼也”。也就意味着如果诸侯亲自去纳币,这是不合礼数的。而鲁庄公这次确实是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